云工厂分享干货:影响精密注塑的主要因素
判定精密注塑的依据是注塑制品的精度,即制品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要进行精密注塑必须有许多相关的条件,而最本质的是塑料材料、注塑模具、注塑工艺和注塑设备这四项基本因素。设计塑料制品时,应首先选定工程塑料材料,而能进行精密注塑的工程塑料又必须选用那些力学性能高、尺寸稳定、抗蠕变性能好、耐环境应力开裂的材料。其次应根据所选择的塑料材料、成品尺寸精度、件重、质量要求以及预想的模具结构选用适用的注塑机。在加工过程中,影响精密注塑制品的因素主要来自模具的精度、注塑收缩,以及制品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变化幅度等方面。
在精密注塑中,模具是用以取得符合质量要求的精密塑料制品的关键之一,精密注塑用的模具应切实符合制品尺寸、精度及形状的要求。但即使模具的精度、尺寸一致,其模塑的塑料制品之实际尺寸也会因收缩量差异而不一致。因此,有效地控制塑料制品的收缩率在精密注塑技术中就显得十分重要。
模具设计得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塑料制品的收缩率,由于模具型腔尺寸是由塑料制品尺寸加上所估算的收缩率求得的,而收缩率则是由塑料生产厂家或工程塑料手册推荐的一个范围内的数值,它不仅与模具的浇口形式、浇口位置与分布有关,而且与工程塑料的结晶取向性.
塑料制品的形状、尺寸、到浇口的距离及位置有关。影响塑料收缩率的主要有热收缩、相变收缩、取向收缩、压缩收缩与弹性回复等因素,而这些影响因素与精密注塑制品的成型条件或操作条件有关。因此,在设计模具时必须考虑这些影响因素与注塑条件的关系及其表观因素,如注塑压力与模腔压力及充模速度、注射熔体温度与模具温度、模具结构及浇口形式与分布,以及浇口截面积、制品壁厚、塑料材料中增强填料的含量、塑料材料的结晶度与取向性等因素的影响。上述因素的影响也因塑料材料不同、其它成型条件如温度、湿度、继续结晶化、成型后的内应力、注塑机的变化而不同。
由于注塑过程是把塑料从固态粉料或粒料向液态熔体又向固态制品转变的过程。从粒料到熔体,再由熔体到制品,中间要经过温度场、应力场、流场以及密度场等的作用,在这些场的共同作用下,不同的塑料热固性或热塑性、结晶性或非结晶性、增强型或非增强型等具有不同的聚合物结构形态和流变性能。凡是影响到上述场的因素必将会影响到塑料制品的物理力学性能、尺寸、形状、精度与外观质量。这样,工艺因素与聚合物的性能、结构形态和塑料制品之间的内在联系会通过塑料制品表现出来。分析清楚这些内在的联系,对合理地拟定注塑加工工艺、合理地设计并按图纸制造模具、乃至合理选择注塑加工设备都有重要意义。精密注塑与普通注塑在注塑压力和注射速率上也有区别,精密注塑常采用高压或超高压注射、高速注射以获得较小的成型收缩率。
综合上述各种原因,设计精密注塑模具时除考虑一般模具的设计要素外,还须考虑以下几点:
①采用适当的模具尺寸公差;
②防止产生成型收缩率误差;
③防止发生注塑变形;
④防止发生脱模变形;
⑤使模具制造误差降至最小;
⑥防止模具精度的误差;
⑦保持模具精度。
- 1知识丨服务器机柜加工工艺热知识 机柜作为服务器的外壳,随着我国云产品的喷发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市场需求量也在逐年增长。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全国在用服务器机柜数量分别为166万个、226.2万个、314.5万个。未来随着5G等网络技术的成熟,服务器机柜市场也将继续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
- 2分析丨钣金加工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制造业体系的成熟,我国机械制造业也在国际上拥有一席之地,而钣金行业是机械制造业的根底行业,也随着经济的疾速开展而逐步构成本人的开展趋向和脉络,并在汽车、通讯电子、机械制造、造船等诸多行业得到普遍应用。
- 3云工厂|3D打印技术如何影响医疗行业 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完善,它慢慢地走进我们生活的同时,逐渐也对医疗行业产生影响。在过去的几年里,从3D打印助听器到镊子、术中牵引器,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在不断被验证,因此随着3D技术的不断发展,将逐渐扩大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范围。
- 4云工厂|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落地应用 3D打印是依托信息技术、精密机械及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尖端技术。该技术在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
- 5云工厂 | 前沿发动机机加工技术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5日发布《2022年4月新能源汽车行业运行数据报告》显示:相较于汽车整体产销同比分别下降46.1%和47.6%,新能源汽车产销两端同比均取得40%以上的增长实属不易,当月市场渗透率达到25.3%,对汽车行业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
- 6 2022不惧疫情,继续推进制造业外贸稳步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其进出口贸易增长处于“领跑”地位,全球份额稳步提升。当前,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在疫情和复杂的国际局势的影响下,我国制造业外贸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和竞争力,实现了稳定回复、持续向好的态势。
- 7定了!明年着力提振工业经济 2021年12月20日,工信部获悉,今年我国工业经济持续恢复增长,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工业和信息通信业已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
- 8一加一减—新《通知》大力赋能工业制造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2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其中明确指出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同时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数字化转型仍然是下一步推动我国工业发展的核心要点之一。